历史上明君总有忠臣辅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位忠臣对国家所起的作
历史上,明君总有忠臣辅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位忠臣对国家所起的作用,甚至比一位君主还要大。因为君主有时只是国家象征性的决策者和裁决者,而真正的执行者却是那些大臣们。他们为国尽忠,不求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一次,宋英宗因为受到惊吓而得了重病。因为宋英宗并非皇太后亲生,他们之间常有隔阂,因此大臣中有人劝言皇太后废立皇帝。
韩琦是当时宋英宗的一位重要大臣,因此对此事十分关注。因为宋英宗的皇后是皇太后的外甥女,韩琦就说这是天赐良缘,望皇太后多加爱惜。
可事后不久,太后派人给韩琦送了一封密信,信中内容对宋英宗而言有些不利,但韩琦还是把信交给了宋英宗,并劝他不要往心里去。而且还说:“皇上现在拥有的一切,全都是当年太后爱护的结果,所谓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希望皇上能更加殷勤地侍奉太后。”最后,他又嘱咐宋英宗,一定不要泄露信中的内容,否则他与太后之间的矛盾就会被人利用。
过了几天,韩琦独自去见宋英宗。以尧舜为例,劝解宋英宗要孝敬母后。宋英宗心有所悟,从此再也没说过对太后的不敬之词。
之后,韩琦又几次找机会劝说太后爱护皇上。并且说,宫中众人见太后如此慈爱皇上,自然也会对皇上加倍照顾了。太后听后默然。
朝中众大臣听说此事后,都说韩琦管得太多。韩琦却说:“皇上与太后两宫之间素来相互猜疑,明争暗斗,假如这时有宦官或宫女在中间拨弄是非,万一有什么不测之祸,臣子们将无法使它们止息。”众大臣这才知道韩琦见识深远,为众人所不及。
韩琦周旋在皇上与太后之间,为他们调解矛盾,其实对他本人来讲,并不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而且弄不好还有被杀头的危险。但是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因为如果皇上与太后之间的矛盾激化,演变成血流成河的宫廷政变,不仅不利于皇上和太后,而且也不利于国家和臣民。韩琦的所作所为,“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他是真正的“国之宝”。
古代有“爱民如子”的说法,孙子在这里提出的“视卒如爱子”的思想与这种说法如出一辙。他在这里强调要用适度的情感投资来治军,这种思想一直被历代兵家所使用。如果能做到“视卒如爱子”,赏罚分明、刚柔相济、恩威并举,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同心协力、同生共死,从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吴起经常与士卒同甘共苦。他与士卒们同吃同住,行军打仗也经常不骑马、不乘车,还亲自背军粮为士卒分担劳苦。有一次,一位士卒腿上生了一个毒疮,吴起就亲自俯下身去为他吸吮脓汁。士卒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却哭了。邻人问她:“吴将军如此爱戴士卒,你为何还要哭呢?”士卒的母亲却说:“过去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过疮脓,孩子的父亲因感恩而格外卖力杀敌,最终战死于沙场。而今将军又为他的儿子吸吮疮脓,不知何时,孩子也会像他的父亲那样战死沙场。”吴起带领的士卒个个都骁勇善战、拼死报国,在他镇守河西时,秦国一直不敢东向出兵,韩、赵更是不敢轻举妄动。
魏国大将吴起“视卒如爱子”,亲自为士卒吸吮腿上的疮脓,令士卒深受感动,拼死杀敌。这样的将帅带出的军队,谁敢轻易进攻?所以吴起镇守河西,连强大的秦国也不敢东向。
无独有偶,南宋将领岳飞也十分爱护士卒,他把将士们视为兄弟骨肉,老百姓犒劳部队的酒肉,他总是平分给大家。军队远征,他便派自己的妻子去慰问将士们的家属。将士有病,他亲自调药。将士战死,他负责安排养育他们的遗孤。岳飞“视卒如爱子”,但他并不溺爱将士。他治军十分严格,功过赏罚分明,因而深受部属的拥戴。他的军队对群众秋毫无犯,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因此也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岳飞视卒如子、治军严明,自然深受部属拥戴,当然也会受到百姓的拥护。有了这样优秀的将帅,有了如此严明的军纪,有了群众的大力支持,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当然势不可当。如此一来,也难怪金军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了。
- 烈山氏即炎帝神农氏殖种植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周弃周人始祖善于种[图]
-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图]
- 神册六年 十月新州(今河北涿鹿)防御使王郁奉其父王处[图]
- 疵高诱注“赘”按指眼中斑、痣等小毛病,灼炙烤“河上”几句高诱[图]
-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曰[图]
- 冰裂纹极雅然宜细不宜肥;若以之作窗栏殊不耐观也冰裂纹须分大小[图]
- 客指进犯之敌候车侦察敌情的战车盛(chéng)食装好粮食厉兵[图]
- 宫体诗的主要诗人有萧纲、萧绎以及他们的侍从文人徐摛、庾肩吾、[图]
- 山厨失斧断之以剑客至无枕解琴自供盥盆溃散磬为注洗盖不暖足覆之[图]
- 第一三三则第一三四则第一三五则第一三六则第一三七则第一三八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