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韩愈在《马说》中所写“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韩愈在《马说》中所写:“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或骈死于槽枥之间。”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才被埋没在了平庸的人群中,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伯乐的眼光,不能识别有才之士。只有做到知人善任,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称得上真正的伯乐。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时得不到施展才华的人也不要气馁,只要埋头做好自己眼前的工作,总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考人品,要在五伦上见。此处得,则小过不足疵;此处失,则众长不足录。
考察一个人的品德,要在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人伦关系上来评判。如果在五伦上都做得很得体的话,那么即使平日犯些小的错误也算不上有瑕疵;如果五伦之上有违背礼仪的行为,就算有再多的长处,也不能够录用。
考察人的标准有很多,在古代就以五伦为准。身为臣子,对君王要忠心耿耿;为子女,对父母要尊敬孝顺;为兄长,对弟弟要给予呵护教导,古代有“有父从父,无父从兄”之语;夫妻之间要恩爱有加,互相关爱体贴。如果五伦之事都做得无可厚非,那就可称得上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即使在其他的方面犯些小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如果在最根本的五伦之上都做出不得体的事情,即使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不可轻易录用。
现代的选才标准要求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从德这一方面来看,也可以五伦为标准来进行考查,因为五伦的道德要求永远都不会过时。
读诸葛武侯《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读诸葛亮的《出师表》而不落泪的人,他必然没有尽忠之心;读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而不落泪的人,他必然没有朋友间的情义。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往往会即景生情,有的人看到花落满地或是夕阳西下就可能会感伤落泪,更何况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呢?这情真意切的言行足以表明臣子的赤胆忠心和一位长辈对晚辈的怀念之情。就像我们读李密的《陈情表》时的感受一样,忠孝难两全,但李密能够在尽孝之后履行对皇帝尽忠的职责,又是何等的博大胸怀,怎能不叫人感动呢?
电视中看到感人的镜头,或是听到感人的故事,抑或是亲眼看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人事迹,都会在心灵深处涌起一股流泪的冲动,虽然并不一定每次都要以泪释怀,但当我们的心灵得到了震颤,一定要珍惜这份感动,别让俗事把自己的心变得冰冷。
吕圣公(功)之不问朝士名,张师亮之不发窃器奴,韩稚圭之不易持烛兵,不独雅量过人,正是用世高手。
吕蒙正不过问那个讥笑自己的朝士姓名,张齐贤不揭露偷盗银器的奴仆,韩琦不更换举蜡烛误烧自己胡须的士兵,这都表现了几位大臣的宽广胸怀,其实这恰恰也是用人的高明之处。
吕圣公:即吕蒙正,字圣功,北宋河南洛阳人,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举进士第一,官至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因其年纪轻轻就任参知政事,而遭到朝士讥笑,同僚要追查此事,而吕蒙正制止说:“若知其名,必记于心,不如不知。”
- 谯周《蜀本纪》曰禹本汶山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其地名刳儿坪见《世[图]
- 天地运行而互相有通连万物总合而统一于“道”能通晓“道”的规律[图]
- 天子玉藻者十有二旒前后邃也延 龙卷 以祭玄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图]
- 《立辟》魏国的刑书 《国律》赵国的刑书 《奉法》燕国的刑书 [图]
- 江允凝曰黄山看云更佳[图]
- 陈平(?~前 )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原阳东南)人他年轻的时[图]
- 西戎我国周代时西北部的少数民族徐偃(yǎn)王徐国国君徐古代[图]
- 一之日周历一月的日子即夏历十一月凡言“一之日”、“二之日”、[图]
- 凡用兵者必先自庙战主孰贤将孰能民孰附国孰治蓄积孰多士卒孰精甲[图]
- 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图]